附件1:
建筑节能工作情况专项检查评分表
检查项目 | 具体内容 | 满分值 | 评分标准 | 得分 |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 4 | 确定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得2分;确定具体科室负责建筑节能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得2分。 | |
民用建筑节能日常管理 | 3 | 有专门机构负责建筑节能日常管理,得1分;机构人员、经费能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得2分。 | | |
民用建筑节能协调机制 | 3 | 建立住房城乡建设、财政、发展改革(工信)等部门参与的建筑节能协调机制,得1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建筑节能工作,得1分;市级主管领导对建筑节能作出具体指导和部署,得1分。 | | |
民用建筑节能考核评价 | 4 | 建筑节能纳入本地区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承担具体任务,得2分;建立与节能目标相挂钩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得2分。 | | |
建筑节能配套政策制定情况 | 民用建筑节能地方法规 | 8 | 制定建筑节能专门条例,得8分;制定节能、资源节约等相关条例,对建筑节能作出规定,得5分;制定建筑节能政府令,得4分;制定节能、资源节约等相关政府令,对建筑节能作出规定,得3分;制定建筑节能条例、政府令,但尚未出台,得2分。 | |
民用建筑节能规划 | 5 | 1、制定发布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得3分;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包含建筑节能内容,得1分。2、建筑节能规划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工作计划等满足要求,得2分。 | | |
民用建筑节能经济政策 | 8 | 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并安排预算,得6分;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并安排预算支持建筑节能,得4分;其他如墙改基金、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经济政策支持建筑节能,得2分。 | | |
民用建筑节能表彰奖励制度 | 2 | 建立民用建筑节能表彰奖励制度,得1分;对单位、个人实际进行表彰奖励,得1分。 | | |
建筑节能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 | 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 12 | 规划审查阶段对建筑节能提出要求,得4分;施工图审查对民用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进行审查,得3分;施工阶段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得3分;竣工验收阶段,对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查验,得2分。 | |
民用建筑能效信息公示制度 | 3 | 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明示建筑节能信息,得2分;建筑节能信息全面、真实,得1分。 | | |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工艺推广限制淘汰制度 | 3 | 定期发布民用建筑技术、产品、工艺、材料推广限制淘汰技术公告或目录,得2分;技术公告或目录与当地气候及资源开发、生产情况相适应,得1分。 | | |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制度 | 10 | 对既有建筑建筑及能耗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及分析,确定改造重点、范围,得3分;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并履行有关审批手续后实施,得2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适用合理、组织实施程序符合要求,得3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落实,融资渠道完善,得2分。 | | |
民用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制度 | 2 | 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工作,得2分。 | | |
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 | 3 | 在全市开展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得1分;统计数据真实、准确,能满足建筑节能工作需要,得2分。 | | |
建筑节能执法检查情况 | 建筑节能执法检查开展情况 | 3 | 定期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得1分;检查覆盖建筑节能全部重点工作,得2分。 | |
违反建筑节能有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处罚情况 | 4 | 对违反建筑节能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单位进行处罚,对工作落后县(区)提出批评,得2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得2分; | | |
建筑节能宣传培训情况 | 建筑节能宣传情况 | 2 | 对建筑节能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进行广泛宣传,得1分;宣传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得1分。 | |
开展民用建筑节能文件、标准培训情况 | 2 | 定期对建筑节能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得1分;培训次数多,人员覆盖面广,培训质量好,得1分。 | | |
民用建筑节能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 新建建筑执行节能 强制性标准 | 10 | 新建建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全部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得4分,否则,得0分;新建建筑在竣工验收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在95%以上,得6分,否则,得0分;本次检查,因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而下发执法告知书的,下发1个扣2分。 |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 10 |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支持的各类示范完成情况符合要求的,得3分,否则不得分;市级财政安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强制推广政策的,得3分,否则不得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比较完善,得2分,否则不得分。 | | |
发展绿色建筑 | 11 |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绿色建筑实施方案、意见,得2分,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并积极推广,得2分,认真落实《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组织申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创新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等,得2分,成立绿色建筑专门机构得2分。 | | |
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 8 | 按要求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等工作并且工作量满足要求的,得3分,依据统计、审计结果,已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公共建筑重点用能单位的,得2分,已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与改造试点的,得3分。 | | |
合计 | 120 | | |
附件2:
建筑节能在建工程一览表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开填写)
序号 | 工程名称 | 开工时间 | 工程类型 | 建筑规模 (面积或投资) | 工程所在地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合计 |
附件3:
2014年已竣工验收新建(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清单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开填写)
市(县)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址 |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 开工/验收日期 | 建筑 规模 | 是否实行计量收费 | 计量方式 |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是否出具竣工合格验收报告 |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是否已经销售或使用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6 | | | | | | | | | |
7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说明:1.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数据截止到2014年11月;
3.表中的“居住建筑”即“住宅”。
填表单位(章): 填表人: 填表时间:
附件4:
2014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清单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开填写)
序号 | 工程名称 | 工程所在地 | 建筑规模 (面积或投资) | 设计单位 | 咨询单位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合计 |
附件5:
县(区)检查项目建筑节能检查情况汇总表
市(县):
序号 | 工程名称 | 工程 类型 | 建筑 面积 | 建设单位 | 设计单位 | 图审单位 | 施工单位 | 监理单位 | 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 | 综合评价 | |||
设计 | 图审 | 施工 | |||||||||||
1 | |||||||||||||
2 | |||||||||||||
3 | |||||||||||||
4 | |||||||||||||
5 | |||||||||||||
7 | |||||||||||||
总结 | 检查项目: 项(其中:居住建筑: 项,公共建筑: 项); 综合评价:合格 项,基本合格 项 ,不合格 项。 | ||||||||||||
说明:1、表中“图审”“设计”“施工”填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情况,是否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2、“综合评价”根据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填写“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附件6:
受检工程基本情况表
工程所在市、县(区):
工程名称 | 地区分类 | |||||
工程地点 | 建筑总面积 | |||||
建筑层数 | 建筑类别 | |||||
规划许可证号 | 设计时间 | |||||
建筑专业设计采取节能措施概况 | ||||||
给排水专业设计采取节能措施概况 | ||||||
暖通专业设计采取节能措施概况 | ||||||
电气专业设计采取节能措施概况 | ||||||
有关机构基本情况 | ||||||
单位名称 | 资质情况 | 项目负责人员情况 | ||||
建设单位 | ||||||
设计单位 | ||||||
监理单位 | ||||||
施工单位 | ||||||
施工图审查机构 | ||||||
基本评价 | 好:□ 中:□ 差:□ | |||||
检查组成员签字: 检查日期:
附件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
市、县(区): 工程名称:
序号 | 检查项目 | 施工部分 | 监理部分 | ||||||||
检查标准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 检查标准 | 符合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 ||||
1 | 方案编制 |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 |
|
|
| 总监必须对节能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签认 |
|
|
| ||
2 | 设计变更 | 任何设计变更均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 |
|
|
| 监理单位在建筑节能设计变更实施前应确认 |
|
|
| ||
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该项变更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 |
|
|
| ||||||||
在建筑节能设计变更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 |
|
|
| ||||||||
3 | 进场验收、核查、复验 | 节能工程的材料、构件等进场验收、保温隔热材料和粘结材料等的进场复验符合验收规定; 幕墙保温材料、幕墙玻璃、隔热型材的复验及性能检测; 建筑外门窗及玻璃的进场验收、外门窗及中空玻璃的复验及性能检测; 散热器复验及性能检测; 风机盘管机组复验及性能检测; 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进场验收,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的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的复验及性能检测 |
|
|
| 经审核所有资料合格,并签认;材料不合格,退场并未使用,保温隔热材料和粘结材料的见证取样送试; 幕墙材料、幕墙玻璃、隔热型材的见证取样送试及型式检验报告的审核签认; 外窗及中空玻璃的见证取样送试及型式检验报告的审核签认; 散热器、风机盘管机组的见证取样送试; 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的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的见证取样送试 |
|
|
| ||
4 | 墙 体 节 能 工 程 | 墙 体 施 工 | 1、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2、保温板材与基层及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及与基层的粘结强度拉拔试验 |
|
|
|
|
|
| |||||
3、保温浆料与基层及各层之间的粘结必须牢固,不应脱层、空鼓和开裂 |
|
|
|
|
|
| |||||
4、保温层采用后置锚固件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
|
|
|
|
|
| |||||
预制保温板浇筑混凝土墙体保温板、保温浆料作保温层、保温砌块砌筑、预制保温墙板、隔汽层的设置及做法符合设计及验收规定。 |
|
|
|
|
|
| |||||
5 | 幕墙 节能 工程 | 密封条、单元幕墙板块之间的密封处理、开启扇关闭、保温材料厚度及安装质量符合验收规定。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遮阳设施的安装、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幕墙隔汽层、冷凝水的收集和排放质量符合验收规定。 |
|
|
|
|
|
| |||||
6 | 门窗 节能 工程 | 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之间的间隙填充、外窗遮阳设施、天窗安装质量符合验收规定。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7 | 屋面 节能 工程 | 保温隔热层的敷设及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通风隔热架空层、采光屋面、屋面的隔汽层质量符合验收规定。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8 | 地面节能 工程 | 基层处理、地面保温层、隔离层、保护层、有防水要求的地面保温层、及表面防潮层、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施工方案施工。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首层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地面、采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毗邻不采暖空间的地面以及底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保温措施。 |
|
|
|
|
|
| |||||
9 | 采暖 节能 工程 | 设备、阀门及附件,温控、计量及水力平衡装置安装质量,散热器的数量及安装方式;散热器外表面涂刷符合验收规定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散热器恒温阀安装位置、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防潮层和绝热层的做法及绝热层的厚度、温控装置的传感器安装高度、热力入口装置质量、方向、水力平衡装置应运行调试及标志、采暖系统保温层和防潮层的施工质量,采暖系统隐蔽工程验收采暖系统与热源联合试运转及调试符合验收规定。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10 | 通风 与空 调节 能工 程 | 设备、阀门及附件,温控、计量及水力平衡装置安装质量、风管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测试记录、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安装质量、风机盘管安装质量;风机规格、数量和及安装符合验收规定。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和集中排风系统中的排风热回收装置的安装质量、电动两通调节阀、水力平衡阀、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安装符合验收规定。 |
|
|
|
|
|
| |||||
空调风管系统及水系统管道及部件的绝热层和防潮层、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绝热衬垫符合验收规定。 |
|
|
|
|
|
| |||||
通风与空调系统隐检、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应及时,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规定 |
|
|
|
|
|
| |||||
11 | 空调 与采 暖系 统冷 热源 及管 网节 能工 程 |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绝热材料等复验及性能检测,隐蔽工程验收、设备、阀门及附件,温控、计量及水力平衡装置安装质量符合验收规定。 |
|
|
| 经审核所有资料合格,并签认;材料不合格,退场并未使用,绝热材料的见证取样送试及型式检验 |
|
|
| ||
冷热源侧的电动两通调节阀、水力平衡阀及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安装,锅炉、热交换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蒸汽或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等设备的安装符合验收规定。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冷却塔水泵等辅助设备安装、空调冷热源水系统管道及配件绝热层和防潮层及保护层、冷热源机房、换热站内部空调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绝热衬垫,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试运转及调试符合验收规定。 |
|
|
|
|
|
| |||||
12 | 配电 与照 明节 能工 程 | 低压配电系统调试,压配电电源质量检测,测试并记录照明系统的照度和功率密度值符合验收规定。 |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13 | 验收 |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必要时应核查检验批验收记录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构造现场检验记录,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报告 |
|
| 对现场实体检验旁站、见证、记录及签认 |
|
|
| |||||
风管及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漏风量测试记录,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记录,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记录,系统节能性能检验报告,施工方案等重要技术资料 |
|
|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验收合格,并签认;施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通知未验收
|
|
|
| |||||
14 | 验收 | 建筑设备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 室内温度 |
|
| 对现场实体检验旁站、见证、记录及签认 |
|
|
| ||
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度 |
|
|
|
|
| ||||||
供热系统的补水率 |
|
|
|
|
| ||||||
室外管网的热输送效率 |
|
|
|
|
| ||||||
各风口的风量 |
|
|
|
|
| ||||||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 |
|
|
|
|
| ||||||
空调机组的水流量 |
|
|
|
|
| ||||||
空调系统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 |
|
|
|
|
| ||||||
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 |
|
|
|
|
| ||||||
检查组成员签字: 检查日期: